植筋膠加固的施工流程很簡(jiǎn)單,只要認真執行施工準則以及選用高品質(zhì)的植筋膠,呈現的加固效果不會(huì )出什么大問(wèn)題。但真正考驗施工技術(shù)的還是在鉆孔孔徑、植筋深度和植筋間距上的把握。
一、鉆孔孔徑與鋼筋直徑
綜合考慮荷載長(cháng)期作用下植筋膠的徐變、植筋施工難度及經(jīng)濟性等諸多因素,并結合數值模擬研究,認為,一般取鉆孔直徑D為鋼筋直徑(d+4)mm~(d+10)mm。小鋼筋取低值,大鋼筋取高值,孔徑宜大不宜小。
鋼筋與基材的粘結主要依靠植筋膠的粘結力。因此,在選取孔徑時(shí)應保證植筋的孔徑略大于鋼筋的直徑,從而保證植筋膠具有一定的厚度以提供足夠的粘結力。根據《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規范》GB 50367-2013中,較少的植筋數能減輕對原結構的損害,但相應的鉆孔孔徑也會(huì )變得大,孔徑的增大在一定范圍內具有增大植筋抗拔力的用。
二、植筋深度
錨固深度一般指梁、板、柱等構件的受力鋼筋伸入構件中的深度,錨固深度是為保證鋼筋傳力效果而規定的,如果沒(méi)有足夠的錨固深度,鋼筋受力就不能有效傳遞給錨固體。如果鋼筋埋的不夠深,植筋膠的用量也會(huì )隨之減少,植筋的強度會(huì )有折扣。鋼筋深度和鋼筋的取孔深度是呈現正向相關(guān),一般孔深為10d~15d(d為鋼筋直徑)。
植筋深度還需要從以下三個(gè)方面共同考慮的,第一個(gè)方面是植筋膠本身強度和性能,第二個(gè)方面是混凝土構件的強度,第三個(gè)方面是節點(diǎn)的抗震能力。綜合判斷最佳的植筋深度。
三、植筋間距
鋼筋間距對于植筋膠加固的效果影響主要體現在鋼筋的間距和鋼筋至基材邊緣距離兩方面。鋼筋的間距過(guò)近會(huì )削減植筋的總體抗拔力,應盡量保證植筋間距大于10d。鋼筋距離基材邊緣過(guò)近,對于原結構性能會(huì )造成一定影響。最好不應大于15d。
總之,植筋加固,說(shuō)起來(lái)是簡(jiǎn)單的,但是施工中需要處處小心。每一道施工工序都達到標準,才會(huì )得到理想的加固效果。